美国凭借其庞大的石油产量成为二战中盟军的重要能源供应国。德克萨斯州、加利福尼亚州以及俄克拉荷马州是美国的主要石油生产地,这些州的油田在战时为美国及其盟友提供了大量油料。美国通过大规模的工业动员,大幅提高了石油的开采和加工能力,确保了对盟军的持续供油,从而为希特勒的纳粹德国以及日本帝国的打击提供了物质基础。
苏联的巴库油田位于今日的阿塞拜疆,是二战时期苏联最重要的油田之一。巴库的石油对于苏联战时经济及其红军的机械化部队至关重要。德国对苏联巴库油田的渴望是其1942年战略的一个重点,企图通过夺取巴库切断苏联的石油供应。苏联通过坚强的抵抗以及对其它油田的开发利用,成功保障了石油供应,为战时生产和红军的反攻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中东地区的石油对于二战的参战国来说具有无可争议的战略重要性。伊拉克、沙特阿拉伯以及伊朗等地的石油资源在战时成为了英国及其盟友的宝贵资产。1941年,为了保证这一地区石油的安全,英国甚至直接介入了伊拉克的军事行动,确保其对伊拉克油田的控制。英美两国通过积极的外交和军事策略,在战争期间确立了在中东石油开发权的影响力,这一影响力在战后几十年中继续扩大。
在欧洲战场上,罗马尼亚的波洛尼油田是纳粹德国重要的石油来源之一。作为轴心国的成员,罗马尼亚的石油对德国的战争机械化进程至关重要。随着战争的进展,盟军意识到其战略价值,开始针对性地轰炸罗马尼亚的石油设施,以削弱轴心国的战斗力。
为了满足自身对石油的需求,日本在太平洋战争期间占领了东南亚的多个地区。英属马来亚的石油设施以及占领后的印尼(当时的荷属东印度)成为了日本的重要石油来源。通过这些被占领地区的石油资源,日本试图解决其资源短缺的问题。
二战中石油资源的争夺显示,石油不仅仅是一种经济资源,更是决定战争成败的战略物资。从美国的产油州到苏联的巴库,再到中东的油田,石油的影响力遍及全球战场。无论是轴心国还是盟军,谁能掌握石油资源的开发和供应,谁就能在这场全球冲突中占据优势。战争结束后,石油依然是国际政治和经济中的关键要素,其战略意义远远超出了战时的需要,塑造了后战争世界的很多方面,特别是在能源政策和地缘政治格局上留下了长远的影响。